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 May 15 Mon 2017 06:46
禪定所見之異象是真相還是假相?
- May 14 Sun 2017 11:21
打坐時怎麼能專註一點進入冥想狀態?
- May 13 Sat 2017 07:22
妙禪師父 如來精舍 坐禪的方法?
- May 12 Fri 2017 00:43
自己在努力研究靜坐氣功,想穩定心性,但信心動搖?
- May 11 Thu 2017 08:33
長時間靜坐練氣會有副作用嗎?
- May 10 Wed 2017 16:45
因為自己的不小心,禪修課靜坐時手機響起?
同修禪坐手機響起必然擾亂清修,當然要負上因果責任,
這要看你用多少功力去化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空掉,
別以為空掉就是不去想它,誦經念佛坐禪來懺悔較為實際空掉,
不要有未來世會有精神方面的小問題之類的這樣想法,
這樣的想法反而會帶來暗示作用,種入八識田,不該思之,
多誦般若心經即可化解,越誠信越高效。
本文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324000010KK10089
- May 09 Tue 2017 03:12
有沒有人因坐禪太久而腰酸背痛的☷
感恩Sage Mao大德慈悲開題,末學隨喜敬答。 打坐有沒有可能坐到腰酸背痛?答案是有可能的。當我們打坐的姿勢不正確,或是太過強硬的去控制呼吸,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完全的放鬆,此時,不用坐太久,就會腰酸背痛,全身不對勁,好像一秒鐘也坐不住。 就姿勢而言,背脊要挺直,身體不可往前後左右傾。身體若往前傾,那怕只是傾一點點,後腰部自然會用力,以維持身體的平衡,此時就無法放鬆了;若是傾其他方向,則是同理可證。當身體沒有傾向任何一個方向時,就會感受到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臀部上,就好像一根釘子釘在地上一樣,此時,不僅坐得穩,也能夠全身放鬆。 就呼吸而言,則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要微收下顎,有助於呼吸順暢。微收下顎並不是低頭或點頭,而是維持頸部向上挺直。第二,不要去控制呼吸,只要專注數息及覺察氣息隨著呼吸的進與出。刻意的拉長呼吸,會造成胸腔的壓力,而有胸悶或背痛的感覺。 當我們在打坐中能注意姿勢及呼吸,自然能坐得穩又能全然的放鬆。專注於數息,就能漸漸地收攝自己散亂的心念,而達到「一心」的境界。雖說打坐最終應當「無心」,但這「無心」,還是要有「一心」作為基礎。而這「一心」就已經能大大提昇我們的定力,進而幫助我們修觀慧,末學以為,這就是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極大利益。 以上是末學關於打坐的一點粗淺心得,供您參考。觀心 合十
本文出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20730000016KK04976
- May 07 Sun 2017 00:17
佛陀是不是很喜歡坐禪?
佛不坐禪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時我復作是念。今可入 無息禪中。 便入無息禪中。數出入息。我今以數出入息。覺知有氣從耳中出。是時風聲如似雷鳴。 爾時復作是念。我今閉口塞耳 使息不出。息以不出 是時內氣 便從手腳中出。 正使氣 不得從耳鼻口出。爾時內聲 如似雷吼。我爾時 亦復如是。 是時神識 猶隨身迴。是時復作是念。我宜更入無息禪中。 是時盡塞 諸孔之息。我以塞諸出入息。是時便 患頭額痛。 如似有人 以鑽鑽頭。我亦如是 極苦頭痛。 爾時我故有神識。爾時我復作是念。我今更可坐禪。息氣不得出入。 爾時我便 塞出入息。是時諸息盡集腹中。 爾時息轉時 極為少類。猶如屠牛之家。以刀殺牛。我亦如是。極患苦痛。 亦如兩健人 共執一劣人 於火上炙。極患疼痛 不可堪忍。我亦如是 此苦疼痛 不可具陳。 爾時我 猶有神識存。當我爾時 坐禪之日。形體不作人色。 其中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極黑。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似終。 比丘當知。我六年之中 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 爾時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 爾時我便食一果。當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 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節離散 不能扶持。 比丘當知。爾時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棗耳。 爾時我復作是念。非我成道之本。故當更有餘道。 爾時我復作是念。我自憶昔日。在父王樹下無婬無欲。除去惡不善法。遊於初禪。無覺無觀。遊於二禪。念清淨 無有眾想。遊於三禪。無復苦樂。意念清淨。遊於四禪。此或能是道。我今當求此道。 我六年之中 勤苦求道 而不剋獲。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金剛三昧經心王菩薩言。禪能攝動 定諸幻亂。云何不禪? 佛言菩薩。禪 即是動。不動 不禪 是 無生禪。 禪性無生。離 生禪相。禪性無住。離 住禪動。若知禪性 無有動靜 即得 無生。 無生般若。亦不依住 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 無生般若波羅蜜。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22000010KK03957
- May 06 Sat 2017 12:36
求問『坐禪』可以成佛或是成仙麼?
坐禪為禪定的一種
使人修身養性澄清雜念是必然的
至於能不能成仙成佛
就端看信仰深淺
信者恆信
即便能成仙佛
也絕非單憑一二項"行為"抑或"舉動"一蹴可成
而繁文縟節當中最基本即為心態的轉變
- May 05 Fri 2017 00:24
觀於坐禪的生命呼吸現象?
在今日繁忙的時代,為了安詳地面對起伏的人生,就要使生活與禪修結合在一起。佛法中的禪修方法,是從釋尊的親身體驗所傳出,佛祖當年以心印傳大迦葉尊者,是為禪宗心法的由來,而在佛祖留下的經典中,也可以看到佛祖對禪的見解。
1.雜阿含經卷31:「一切法無常,持戒寂靜禪,知一切宿命,已生天惡趣,得斷生漏盡,是為牟尼通,悉知心解脫,一切貪恚癡,我說是三明,非言語所說。」
--想要脫離輪迴,離苦得樂,持戒修行寂靜禪讓心獲得解脫,早日離樂。
2.心經所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禪是一種自在的生活,明心見性就能了除一切煩惱。
- May 04 Thu 2017 01:34
請問同修:「聞、思、修」三慧?